来源: 法制周报
□ 本报评论员 戴志杰
关系是入口,生意是出口,人情是攻关利器,人脉是滚滚财源,这样的“关系经济”曾经让许多深谙其道的生意人左右逢源。时至今日,这盘子生意不再那么好做。在商业社会成熟过程中,很多合作关系的破裂都源于过分相信“关系”。
过分相信“关系”源自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以情处世,在外打拼的人,少不了同乡同族、同学战友、故交新朋等各种人情纽带的帮扶。没有这些“先天关系”,就创造条件,投资建设、经营这样的后天纽带,是谓感情投资。
依赖这样的“关系”,是蜜糖也是毒药。在以人情关系为依靠的经济往来中,责、权、利的界线变得模糊,他人的权利容易被侵犯,自己的权利也得不到规则的保障。
接受这样的“关系”,是温床好入眠,也是温水煮青蛙。变了味的人情关系,编织成一张看似无所不能的“关系网”,实则是破坏社会肌体的“贪腐网”,在法制利刃下拔起萝卜带出泥,落马者屡见不鲜。
对“关系经济”的净化,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优化营商环境的破题之作。
民营经济发展至今,复杂的“关系网”和腐败暗流始终是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破坏市场规则、阻碍发展的害群之马。政商之间建立真诚互信、清白纯洁、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政务服务切实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快形成公平、一流、高效的市场环境,降低办事成本,减轻企业负担,解决好企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有效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步入快车道。
对“关系经济”的革弊,是推进经济法治化建设的必然。过分发育的“关系”,是对市场公平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的破坏。
在日益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契约精神的发展,商品交换的发生,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往和信任靠什么维系?首先是制度和保障合约效力的法律。从生意人壮大成为企业家,必须要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兴业治企。否则,隐患重重,后患连连,危机四伏。
对“关系经济”的拷问,也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呼唤,是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推进的民意基础。
凡事都看“关系”,使得人情变了味道,人际关系变得复杂,变得不堪重负。老百姓人求人,人人为其所累;经营者为走捷径搭人脉、混“圈子”,“潜规则”侵害社会公平。疏通关系、维护关系、编织“关系网”,耗费诸多社会资源和个人精力,个人的创业才智和社会创新能力都会被侵蚀、挤压。
只有让法治理念深深植入行政理念和公民意识中,以法治思维推进社会治理,才能让社会人破茧而出,让社会和谐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只有不断推进法治,才能持续满足市场经济对政治和法律制度提出的要求,平衡市场各种利益关系的冲突,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与健康发展。
在全面推进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背景下,法律才是最硬的“关系”、最大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