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社匠心 寻找社区共建典范3
革命老区宜章县栗源镇首推农村党员“十条红线”管理机制
守护“策源地”铸就的精神坐标
金鹰报·新湖南客户端见习记者 金鸿鸣 通讯员 李平春
“芙蓉国里尽朝晖”!宜章县栗源镇,在中国四万多个乡镇中,本是名不经传,而这里曾与大革命时期有不解之缘。
这个三面与广东省接壤的湘南小镇,显得格外不一样。
红色资源丰富 铸就“信党”精神坐标
栗源镇位于宜章县南部,古称栗源堡,是县内著名的“三堡之一”,今为湖南的南大门,全镇总面积71万平方公里,辖14个村(居)委会。栗源历来人杰地灵,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作为湘南起义的策源地,栗源儿女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涌现出了陈东日、陈光、陈俊、陈策、陈仲章等革命前辈,亦留下了朱德、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栗源镇四合村村民王留元(音)今年90岁,说话时还铿锵有力。这位横跨两个世纪的老人,十几岁时就帮中国共产党的南下干部赵同志放哨、打水、修路,做一些打下手的工作,耳濡目染受赵同志的影响,王留元很早就入了党,后来还担任过四合村村支部副书记。
提及湘南起义,王留元觉得犹如昨天,他说,“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起、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枪。”湘南起义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正如开国上将萧克所说:“历史已经证明有了湘南起义,才有井冈山会师,才有巩固的井冈山根据地。”
湘南起义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开始,在挫折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给国民党反动统治以沉重的打击,一扫前三大起义受挫后革命斗争暂时出现的沉闷空气,使工农群众受到很大的鼓舞,更使广大革命者尤其是周边数省坚定了武装斗争的方向,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普通、平凡的栗源镇与我党历史进程中的这些重大事件、伟大人物风云际会,小镇不再普通,也不再平凡,它滋养了“信党的火种”。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而今,湘南起义的坚信党、跟党走等红色基因,已经深深融入到当地干部、人民群众的血脉和灵魂中去了,新时代的这片热土,汇聚了一股股奋进向上的力量。
群众厚植家国情怀 凝聚新时代奋进力量
王良锋,栗源镇四合村第九组组长,是这片红色热土新生力量的代表。这位在外打拼成功的企业家,与宜章走出去的一位著名的曲作家王佑贵还是忘年交、好朋友。
王佑贵这个名字,也许人们并不熟悉,但一曲《春天的故事》,却传遍了五湖四海,响彻了中华大地。作为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的主题歌,它曾在亿万观众挥泪之际响起,让人心灵震颤,长久思忆。它的曲作者就是王佑贵。
家谱——家国情怀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
“拳拳赤子之心,殷殷桑梓之情”,难忘家国情怀。而今,王良锋正准备与父老乡亲们一起奏响自己家乡春天的故事,参与黄牛岭大凹里的保护与开发,带动更多的人致富奔小康。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湘南起义时,湘南地区的人民群众在中共湘南特委和各县县委的发动和组织下,积极行动起来,全力配合工农革命军的起义行动,最终形成了气势磅礴的革命洪流。如今,像王良锋这样的“湘南起义”策源地的后人们,不甘落后于先辈,开拓创新,厚植家国情怀,正在凝聚新时代奋进的力量。积极投入到自己祖先留下的地名为“大凹里”的保护与开发中。
粤汉区铁路管理局、宜章县政府、栗源镇政府等部门对“大凹里”区域的权属示意图。
首推农村党员“十条红线”管理机制
正民风先正党风。“每一个党员就是一个精神坐标,每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栗源镇党委一班人紧紧牵住民风正位的牛鼻子,首开先河制定了《关于实施农村党员“十条红线”管理机制的意见》。《意见》划定农村党员管理“十条红线”,通过党内评议、群众反向测评(或举报认定)、基层组织反映、职能部门反馈以及工作落实中掌握并查实的有触碰“十条红线”的农村党员,均要列为不合格党员。“十条红线”中还涉及造谣、网络诽谤、酒驾等目前颇受关注的问题。
90岁高龄的原栗源镇四合村村支部副书记王留元正在讲述红色历史。
栗源镇党委印制了“十条红线”告知书,发放到每名党员手上,并张贴在每个村民小组的醒目处,公布了举报电话,要求全镇党员增强底线意识,并请广大群众发挥党外监督作用,对触碰“十条红线”的党员予以客观举报。党组织对党员队伍中出现的碰触“十条红线”的人和事,将启动调查处置程序,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严格处置,绝不姑息。
文明不缺位,发展更清朗。领导带头,是移风易俗的关键一招;智慧引导,是荡涤风气的要害所在。坚冰是慢慢消融的,硬骨头是一点点啃下来的,许多人曾经叹为无解的价值观扭曲歪风,“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在栗源镇党员的示范中,氤氲开来,逐渐散于无形。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栗源镇党委通过此举,增强广大党员的党性意识和“守规矩”意识,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让栗源镇的每一个党员,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都是一个精神坐标、一面旗帜。
红色印记
湘南起义
湘南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昌起义军余部在中共湘南特委领导和湖南省南部地区工农群众配合下举行的武装起义。
湘南起义发生在1928年1月12日下午4时的宜章县城,朱德、陈毅在中共宜章县委的紧密配合下,智取宜章县城成功,发动了宜章年关暴动,打响了湘南起义第一枪。宜章,成为湘南起义的策源地。在这里,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改编部队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这里,成立了湘南第一个红色政权——宜章县苏维埃政府;在这里,组建了湘南第一支农军——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师。
朱德、陈毅率部智取宜章县城后,中共宜章县委派陈东日、陈俊到栗源,与原区农会干部陈光等建立了一支农民武装,准备组织武装起义。1月18日,胡少海率部分工农革命军到栗源,与陈东日等领导的农民武装和群众一起举行暴动。处决土豪劣绅,烧毁土地契约,捣毁栗源税卡,建立了栗源区苏维埃政府。暴动后,陈东日、陈光率领农民武装30人枪到达宜章县城,编入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三团。栗源群众则在陈仲章等的领导下,继续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责编:谭好]
[来源:金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