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华佳 俊勇 朝元
医者父母心。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出生在湖南西洞庭湖区沅江市南大膳镇增胜村九组的谭建良,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1973年开始行医至今,47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健康着想,为病人排忧解难,赢得了病友们和老百姓的信赖与赞誉。
无私奉献扎根乡村解救病人疾苦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正值十七八岁青春年华的谭建良有幸被大队选送到省城湘雅医院学习医疗技术,并获得了“赤脚医生工作证”,从此渐渐当上了“赤脚医生”。那时他所在沅江北大公社永胜大队是洞庭湖畔的一个偏僻小村,在这里,老百姓常有个头痛发烧感冒流鼻涕之类的,一想到的就是他们健康的保护神永胜大队赤脚医生谭建良。40多年来,谭建良因为祖传技术和自己天资聪颖好学肯钻,几十年如一日,肩负起周边乡村初级卫生保健、呵护群众健康的平凡而重大的担子。
自担任赤脚医生以后,谭医师不分昼夜,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白天有时坐诊,晚上下户救急;农忙也先完成卫生院交代的卫生防疫任务,肝炎、流脑、血吸虫、佝偻病、甲状腺等各种基础疫苗接种、防治,老百姓喝农药、打群架受伤抢救等等,不管何时有任务,也不管哪里有病情、疫情,哪里有病人的痛苦,哪里就会及时出现谭医师的身影。
2007年4月凌晨4时,天气寒冷,岳阳注兹口社区张某华因患中风偏瘫、高血压等多发病,长期卧床家中,疼痛难忍,家人经四处打听找到谭建良,得知病情后迅速赶到现场,耐心进行“四诊”,然后帮她拿出有效诊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个月后该病人可以坐床,再过一周可以站立,经两个月可以行走,慢慢病人康复,可以干活,家人欣喜不已,送上锦旗和物质感激谭医生。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有好些是夫妻患者共同被治好,46年来,不完全统计,谭医师共接诊病人数十万人次,紧急出诊不少于一万人次,无一例大小医疗事故的出现。自从医以来,谭医师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出诊费10万元之多。几十年的出诊,他熟练掌握了当地大部分村民身体状况,成为了当地百姓医疗卫生及健康保护神,外村的或外地的病人都慕名而来,久而久之,有口皆碑。
望闻切问传统医术精准治疗
谭医师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守住医德底线,把追求医术高峰作为他服务百姓的技术本领,充分发挥乡村卫生一专多能的职能效用,扎根乡村这片热土,为人民的健康和农村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
为解决当前农村百姓就医难,难就医的现象,他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去努力实践,并实现。在“德”字上求实,在“术”字上求升,难怪周边群众都说:“谭医生是一名‘学历不高水平高,个子不大学问大’的好医生,更是一名‘不分昼夜服务百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雷锋式好人。”
四个箱子见证和记录谭建良从医为民保健康的历史与成长。
长期以来,谭医师始终坚持我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瑰宝“望闻问切四诊法”,将这一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贯穿始终,从“四诊”上入手发现、解决病人的痛苦。从“望”字入手,观察病人外部的“神色形态”以及各种排泄物,来推断疾病的方法;从“闻”字入手,通过听觉和嗅觉,收集病人说话的声音和呼吸咳嗽散发出来的气味等材料,作为判断病症的参考;从“问”字入手,通过与病人或知情人,了解病人的主观症状、疾病发生及演变过程、治疗经历等情况,作为诊断依据的方法;从“切”字入手,号脉,根据病人体表动脉搏动显现的部位、频率、强度节律和脉波形态等因素组成的综合症象,了解病人所患病症的内在变化。
2008年8月,大通湖区北洲子镇银辉社区曹某枝双膝盖类风湿关节炎发作,局部带有小水泡,合并坐骨神经瘫痪,经人介绍来到谭医生诊所求医。从外表观察,病情实为严重。谭医生拿起“四诊”法宝,从“问”字上入手,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及起因,并对前期医院治疗过程进行了剖析,初步掌握了情况;从“闻”字上斟酌,通过听觉和嗅觉进一步掌握分辨材料;从“切”字上做文章,了解脉像,综合判断病因及症状拟定治疗方案。最终采取的治疗方式是中药理内,配以针灸,排除淤血,研制膏药外用,内外兼治,再则要求患者营养补之,进一步增加免疫力。通过两个月不隔断的治疗,患者痊愈,解决了困扰患者多年的疾苦。
身残志坚拼搏进取弘扬医德为人民
谭医师虽然文凭不高,身患残疾,但他顽强拼搏,不断进取,勤奋钻研医务,多次被选送到省城湘雅医院培训学习,加之他自己多方拜师学技,具有较高的实际医疗技术水平,把医德和医术有机结合。
谭建良说,他们那个时候的“赤脚医生”有两个最大的特征:
一是全科医生,什么病都要看、都要治;二是没有工资的,只算工分,到月底或年底了,与其它社员一样按工分来结算粮食、物资等。
“那时我们大队上有1500多人,生病的人也多,又是各种各样的病,还时有喝农药的需要抢救,这些都要等着我一个人去,一天下来,不能好好吃一餐饭、不能好好睡一觉”,回忆起这些场景,谭建良告诉记者,那真是自己激情燃烧的岁月。
1985年,卫生部决定停止使用赤脚医生的名称,规定所有农村卫生人员凡经过考试、考核已经达到医生水平的,成为乡村医生。于是,谭建良积极参加了原湖南省卫生厅组织的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后正式成为一个乡村医生。
万病之源在于瘀。再后来,为了进一步解决农村大多数人长期风吹雨淋身体寒湿、血管淤堵等病痛症状,2009年3月18日,曾因心肌梗塞、冠心病,经谭医生精心治疗、用药后痊愈的北京人张兆云,感激之余,推荐谭医生去北京参加国家人社部组织学习排瘀疗法、针灸疗法,当时全国有学员3000多人,他以第八名的优异成绩通过考试拿到了资格证书,还自费数万元购买相关器械、器皿。甚至,他从朋友那获悉湘西有个神奇苗医,便于百忙之中抽空坐车七八个小时,前往取经学习,还购买了许多苗药回来。
图为谭建良医生在他的诊所中药铺。
从此,他更是随时随地、尽心尽责履行乡村医生职责,为推动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助力呵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医德是他行医的准则,医术是他救人的保障,为病人服务是他的使命。在谭建良的病人中,有一个沅江市北大乡灵关渡的长期特殊病号,这就是刚于2018年9月过世的80高龄的五保户谭某政,2009年起曾因胃穿孔到长沙某大医院治疗半个多月,没太大好转,病情恶化说或不了多久,后来经人介绍请谭医生前去诊治。谭医生帮他精心治疗几天后,病情得到好转,从那时起,谭某的病一直是谭医生上门看,上门诊,什么时候有病痛,谭医生就什么时候赶到,且所有的医疗费用一律免费。两年前,老人延缓生命9年后终因年迈体弱,不幸去世。
忆及当年,谭建良神采风扬,激情满怀。他说:“我1972年开始当赤脚医生,74年在湘雅附二参加培训,那时当村医也好、当教师也好,没有什么其它目的,也没有什么优越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怎么样为人民服务!尽自己所能,减少病人病痛折磨,让人们过上健康安宁祥和的生活!”谈及未来,谭建良略显平淡,他只是想自己好好将所学医术发扬光大,把诊所打理好,一如既往地做好那份平凡的医生本职工作,能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真正认可扶持,为社会多做点贡献,让更多的百姓减少病痛,过上健康快乐的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