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成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成功之路更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坎坷之路,若要顺利通过,除了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的精神、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外,还必须要善于把握住机遇,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机遇,只有把握住机遇的人才能取得成功,成为时代和所处领域的弄潮儿,湖南格仑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根华就是这样一位有着二三十年石材行业打拼经历的弄潮儿、领头羊。
70后王根华,曾光荣参军,退伍回来后,他父亲认为有三个儿子,就想着把他送往北京姑父那里去进一步锻炼打磨。他去后,被安排当警卫员,端茶送水递交材料样样杂事都得干,一段时间下来,王根华觉得太没意思。在他内心,始终有个远大抱负,就是想做生意,自己到商海去闯荡。
于是,他就开始在石材界打拼至今。吃苦耐劳、理念前瞻、把握机遇、大胆开拓,他身上既综合了“石一代”和“石二代”的优点,又摒弃了他们的陈旧与浮夸。让我们随着王根华成长的脚步,一起去感受和见证这位70年代生人的魅力与实力吧。
潜心拼搏,目标远大
从北京回来后,王根华开始在福建老家那边石材公司、石材工具厂和石材设备公司当学徒,从试用期工资200多元,到当时已算是高薪阶层的500元,王根华凭借着智慧和勤奋成为管理阶层,再后来,又一跃成为石材厂的厂长。从学徒到厂长,这一路他走了10年,而这10年也让他把石材加工的每个环节都摸透了,这为他将来继续在石材界发展、为梦想的腾飞夯实了基础。
作为年轻一代的石材界少壮派新秀,王根华向来喜欢钻研、思考,做事总是走在别人前面,不甘落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整个石材行业大多是手工操作的时候,他就开始琢磨着搞技术创新,上机械设备,请设计师量身定做切割、打磨设备,以减少粉尘污染和爆破安全隐患。
遇新设备工人不会用,他就先自己亲自摸熟搞懂,再手把手的教别人,“江山代有人才出”,就这样历经多年,王根华硬是逐渐带出了不少行业巨头,而且,在他的影响下,整个省内大小石材矿山和加工基地,都基本是无污染,达到了政府环保部门的要求。正是有着一大批像王根华这样精于进取、敢于创新的石材人的不谢拼搏,从而逐步打造出了福建水头这么一个“世界石都”。
到了21世纪2000年,因为石材加工粉尘处理中需加入大量水来洗涤,导致海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福建省要求发展绿色石材加工,关停并转了一大批石小型材厂,王根华他们那批石材人便远走他乡,出国去了巴西、意大利、土耳其、伊朗等地,把那些国家的石材航运回来,进行加工打磨,铸造品牌。后来因为那些国家路途遥远,运费成本见长,又把市场转向临近的越南,而这里终因对方的诚信问题而停止。
国外遇挫 辗转国内市场
外国毕竟是外国,还是没有自己国家那么自由、稳妥。研究再三,王根华又还是把目标重新瞄准国内,一心回国来打造“绿色矿山”。于是,便把足迹踏遍山东莱州、广西梧州、广东云浮等地。后来他看到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给周边城市带来巨大商机,便到上海、江苏创办自己的相关国际贸易公司,对接美国、欧洲贸易。并在临近上海的江苏南通市如皋长江镇建立石材基地,逐步把这个小小的深水港口,打造成立了“长江石都”,原来只有8万多人的小镇,如今发展成为100多万人发达城市,大理石材从原来的几百元一吨,现在跃升至数千元一吨,带动地方经济蓬勃发展。
行业发展迅速,势必带来资源短缺。于是,受中国石材协会秘书长委托,王根华又不得不继续把目光放宽,外拓寻找石材资源,寻找新的石材矿山资源。此时,王根华经人介绍到了云南,跟水利厅自建石材厂合作。2018年来到了湖南,在这片三湘大地上,他开始立足发展。
在湖南,王根华开始到湘南地区永州市东安县寻找资源。选定石山资源后,当时他们团队向当地政府交纳了500万元的开发保证金,决心打造“意大利银砂”品牌,可是因为有关证件手续迟迟不能批办,陷于流产。然后又到了娄底的涟源市湄江镇,在这里他陷得更深,活深深地被人诈骗了数百万元,甚至几近被“赶出”矿山……
回忆这些往事时,王根华像背书一样,脸上却一直荡漾着笑意,显然这些不通寻常的经历对他来说是很宝贵的。他说,正是这些经历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的性格,在以后的创业路上遇到了困难也不会觉得可怕,不会想要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
虽有百转千难,王根华会依然坚定不移地在石材行业摸爬滚打,永州合作失败后,他又转战临近的广工阳山县,并针当地石材特色,准备潜心打造一种叫“爱马仕灰”的石材品牌,可谁曾料到,在这里他又是碰了一鼻子灰,“外商被打成内伤”。
越挫越勇 绝地重生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王根华不服输,不甘心就此跌倒不起。他的这种毅力与不怕失败的决心,被一个做军品新型材料的老总默默关注着,并向他伸出橄榄枝和援助之手,力邀返回湖南再行合作开发。于是,他又掉头向湘,来到湖南,而且还是曾经那个让他深恶痛绝的娄底,与那位一直暗地里欣赏他的老总重新注册了公司,取名湖南格仑矿业有限公司。
从事石材行业的他也有着石头般勇于直面困难、无私奉献、宠辱不惊的美好品质。格仑矿业石材厂选址在娄底冷水江,开工两月,业已见到了银光闪闪的大理石,这无疑已是成功了。王根华信心大增,他一心做产业,采访他时正准备参加今年9月底在广州举行的国际石材建材展销会。
在石林界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二三十年,今天依然矗立于行业之巅,暂时走出了涟源泥潭的王根华,现在娄底扎根创业,已是娄底福建商会的常务副会长,见到的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对于石材企业或者说石材行业,王根华在回答中央环保巡视组的调查问卷时,曾这样表示:“环保问题对企业不能一关了之,政府要对他们制定出一些行业规范标准,让企业自身走向规范、有序发展”,我们原来在福建建厂子的时候,政府提出标准,要求石材企业“不准见灰,不准污染水源”,结果我们经过论证调研考察,只用600万元建成了全环保的石材厂。王根华自豪地说,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个行业上摸爬滚打,自己也经过几十年的沉淀,而这一点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但王根华做到了,他秉承了父辈祖辈的做派,并加以发扬光大,改革创新而且做得很好。
他就是这样一个有着远大梦想的青年,而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不正是由这样一群群有梦想的人、一个个美好的梦想汇聚而成的吗?正是因为有了祖祖辈辈的航标灯,王根华和着他的各路伙伴始终没有在事业的发展挫折中、人生的转折点上失去目标,他们越战越勇,不断把事业做大,领域做宽,应验了“爱拼才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