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来源:政府工作报告等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科技为先,发挥科技创新的关键和中坚作用。
代表委员表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以百折不挠、埋头苦干的精神,勇攀科技高峰,推动高质量发展。
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吕春祥代表说,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定不移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我们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持之以恒推动科技创新,让第一动力更加强劲。”河北省石家庄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代表说。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体现了创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吕春祥代表说,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培育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经过持续攻关,我们研发的新一代碳纤维材料不仅结构性能更优,而且压缩强度得到提升,有望在今年实现批量制备。”
“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离不开科技创新引领。”魏立华代表说,企业要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依靠科技创新打造新增长点。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我们要紧抓发展机遇,把人工智能技术作为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通过人工智能深度赋能实体经济,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庆峰代表说。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代表说:“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不断深化的形势,我们应有效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瞄准薄弱环节协同攻关。”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包信和代表表示,要发挥新兴产业集聚等优势,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速突破前沿科技瓶颈,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我们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培代表说。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加强基础研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这体现了国家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力推动基础研究的决心。”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院长张雨东委员认为。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要为科研人员营造适合创新创造的环境。“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再到高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我们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特点的分类评价和激励机制,使科研人员能够沉下心来进行科学探索,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张雨东委员说。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代表委员表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在关键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增强应对国际风险挑战的能力。
“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余少华代表认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瞄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参与产业集群建设。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委员认为,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从产业链关键环节突破。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企业要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中化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杨华代表表示,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应瞄准影响产业链稳定安全的环节,对标国际一流,结合产业布局、区域资源、科研创新能力,打造一批世界级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实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推动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产业链安全。
“科技创新必须立足于自身,这样才能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余少华代表建议,在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为初创型企业打造发展平台,大力扶持中小型企业,创建新型产业园区,细化分工,形成行业间的新纽带,促进多个产业间良性互动,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谷业凯、王珂、马晨、钱一彬、原韬雄、韩鑫、罗珊珊)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09日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