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名厨师,诗词歌赋信手拈来,文房四宝写意人生,夫复何求?
现今的他已是中国烹饪大师,中国湘菜大师,国家烹饪一级评委......
任伟政的名声,一如陈年佳酿,历久弥香。可关于荣耀,任伟政不喜说。你若不问,他绝口不提;你若执意,他则默默从抽屉翻出一张名片,最小的字体印着这几样:中国烹饪大师、湘菜大师、中国饭店协会名厨委副主席。
灿烂人生是他在餐厨事业上的梦想,为实现,他不忘初心,谦虚谨慎,不断创新,不断提升人生的“含金量”和“闪光点”,回报社会和人民,他的技术和精神都值得各行各业学习与传扬。
赞湘菜大师的精神风貌
——访湖南省委招待所餐饮总监任伟政
◎华佳 兆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指示,“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这就昭示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要有正能量和精气神,这样才能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为此,我们专访了湘菜大师任伟政,而他却谦虚的说:“宣传我个人不好,要宣传大湘菜的发展才是主议题!”足以说明其深远意义和价值。2016年10月的一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我们如约见到了任伟政大师。
他温文尔雅,气宇轩昂。穿着洁白的衬衫,笔挺的西装,皮鞋锃亮;说话时面带微笑、眼神坚定、声音浑厚,肢体语言丰富,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一股不凡的精神气质。
掌厨数十年不惹闲言,偶尔偷空诗情画意不疾不徐,被业内外广称为“德技双馨一大师”!
赞艰苦学技的品尚精神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任伟政出生在湖南常德,三湘四水的沅江河畔。姊妹多,家境贫。青少年时,放学得捡煤渣、养猪、种草药,寒暑假到食堂打工,以助家度日。15岁那年开始,每到寒暑假之际,我就会去当地的食堂打工,一来包吃饱饭,二来减轻家里的负担,从最初的了解练习到后来的喜爱,烹饪也就成了他一生的职业选择。他说自己小时候经常到江边摸鱼、划船、听故事,记忆藏不住鱼水情。偶尔兴趣来了会照着叔叔的小楷书法作品临摹书法。
1979年底,还在常德酒厂工作的任伟政被调到湖南省委接待办蓉园宾馆,并先后多次到北京、广州、上海、哈尔滨市、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学习、交流烹调技艺,钻研饮食文化的精髓。
跟师傅学品德,是任伟政最大的收获。他最初是跟老大师聂厚忠学厨技,他们二人竟是老乡,为避嫌,品格清奇的聂大师把任换派给谢正辉,两位大师教会了任“学技先学德,要品技双优”的道理。
自学且勤奋,任伟政常常在厨房辛苦钻研着。而且每天下班回到宿舍,一些同事都外出娱乐,他就带些萝卜回宿舍,认真回想师傅的每一句言语,每一个示范动作,将萝卜逐个雕刻,学牢每个菜品,时常至凌晨三四点才睡,甚至雕到天亮。在同事眼里,任伟政勤奋好学,为人真诚,18岁来长沙,“从没出过岔子(差错),大家都喜欢他,他就是一本传奇书。”
由于不断的巧学苦练终于赢得了荣耀傍身,曾进京连获3枚奖章,还时常受邀四处授课。而且他还长期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及知名人士,1986年曾参加接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宴烹调特殊任务,收效极好,受到称赞。
1988年,任伟政随师傅聂厚忠参加全国第二届烹饪大赛。在赛后的国宴会上,许菊云大师向大家展示发丝牛百叶的烹制,年轻的任伟政担任助手为牛百叶解刀。当他将整片牛百叶切得如头发丝般纤细时,来自大江南北的一流厨师们无不为之配服,他们纷纷向任伟政请教,好奇的问这样的刀工如何得来。
1990年,他参加第一届旅游系统服务技能比赛获一等奖,并被授予“湖南省技术能手”称号;1993年获全国第三届烹饪大赛两枚银牌;1997年湖南省第三届烹饪技能比赛获一金两银;1999年又获全国第四届烹饪大赛金铜奖牌各一枚。
自此以后,凡在他参加的赛事中,他总能凭借推陈出新获得荣誉和奖牌。
赞拼搏创新的奋斗精神
中华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但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慢慢遗忘忽视这笔财富。
“我立志要做一个传统文化的保护者与传播者,这将是我毕生追求的事业。”任伟政告诉记者,他喜欢研究和收藏有关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物品,这样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且能使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
当年率先倡议创建湘菜研究所,开全国创建单独菜系研究机构。湘菜苑便是他传承推广湘菜传统文化的一个场所。传统湘菜是湘菜苑的主打菜系,同时融合全省14个地级市特色菜。
为了湘菜以及湘菜研究所的组建于发展,任伟政曾倾尽心血,煞费苦心。如今,你看湘菜苑的装修处处可以寻找到古典的元素,天花板上用具有传统特色的古典木雕装饰,柱子上挂着对联:上联是“荣乎辱乎黄粱易熟经文难念饭是米煮诽誉由之” ,下联是“醉耶醒耶铁笛无言木鱼石声 碑乃石刻功过去也”,最有特色的还是一面墙上陈列的几十罐坛子菜。这些每一种装饰都体现的是一种文化,木雕上的纹理,叫鱼纹,具有吉祥如意的寓意,对联上的内容体现的一种传统的饮食文化,坛子菜代表是14个地级市饮食文化特色。
为了不断的推陈出新,扩大湘菜影响。他还经常组织湖湘各地各种特色湘菜单品甄选比赛。常德钵子菜、沅江芦笋、洞庭水鱼、宁乡花猪肉、湘潭矮脚白菜、武冈香干等湖南各地优质特色原料,都是各地非常有名百姓热衷的地道菜。他都亲选原材料,逐一品尝,在菜式设计上,既彰显湘菜特色,又结合了其他菜系的元素;既有最传统的菜式,又根据新的时代要求进行了改良;既考虑了味型的均衡,又不忘色彩的搭配。
不久前一次大型厨艺赛上,任伟政裹着创可贴,手起刀落有条不紊:发丝牛百叶8秒25刀丝丝入扣,雕刻花好月圆精细到最后一刻才出作品,多出的一朵青红萝卜花舍不得扔,笑着送给观众……
为了湘菜发展,他时常夜以继日,从不午睡。工作日把厨房大小事安排妥帖,中午便去古玩或茶叶市场,收集跟餐饮相关的酒具、茶具和餐具,因此家里瓶瓶罐罐堆了不少。
闲时,他喜欢在办公室休憩。穿过厨房,老旧红砖的一间小屋,简陋逼仄。酱醋调料、书刊杂志、头顶一排洁净如新的厨师服……得空也在这里写写字。“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口里吟着《陋室铭》,反复给人斟茶。
他时不时风趣的说道,省委招待所的红砖房、绿枝丫、养猪场、鱼塘……鸟语花香作伴,练练刀工雕雕花,很是惬意。
赞尊师爱徒的理事精神
任伟政今年虽55岁,但精力充沛,风气正旺,在湖南省委招待所任餐饮总监,厨龄高达37年。接待过的国家元首、政府首领等贵宾不计其数,但他却从不张扬。
30多年孜孜不倦的追求与累积,使他在湘菜行业颇有建树,已成为湖南湘菜行业的佼佼者,并为湖南获得不少殊荣。任伟政认为,湘菜发展到今天,需要为湘菜从业人员提供技艺切磋和学习平台,这样对继承湘菜传统、提升厨师们的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
师傅们精湛的烹饪技能和做人处世的原则与方法,深深地影响他。“人品菜品品天下”,大家都知晓他不论创新出何种湘菜秘方,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人。
有同行向他电话请教,他决不推辞;有徒弟想学他的技术,他倾囊相授。他告诉记者,别人叫我大师,那我就要有大师的胸怀,能够包容老班子,关心下一代。这种承上启下的精神很重要,若没有这种精神,湘菜的传统和精髓就难以维系。
在他心中,无时不牵挂着湘菜的传承与发展。“湘菜的发展要靠下一代努力,所以培养有悟性、有文化、勤劳,敢于挑战自己、挑战市场的接班人尤为重要。”任伟政告诉记者,要把湘菜创新出的一些好产品,通过培训、媒体的宣传等方式展现出来,服务好社会。展开多元化的培训,能够让下一代学习、接受湘菜的精华,借助媒体的力量让更多人认识湘菜、了解湘菜、品味湘菜。
近些年来,他开始着手物色和培育湘菜后备力量。不久前,他将考察多年的5位德才兼备的餐饮行业精英,吸收进他的弟子队伍。他们都是知名餐饮企业的负责人,都热衷烹饪和湘菜文化。在那次隆重的拜师仪式现场,任伟政向弟子黄明辉、郭雄辉、刘阳、张斌、匡波赠送亲笔书法警言。
也许,受从厨环境和师从名门的熏陶,他是我们见过的“最好的”,有别于大多通俗的肥胖粗犷厨师形象,外形格外讲究:衣着齐整,温文尔雅,昂首挺胸,步履稳健。他还从不吸烟、吃槟榔,而且也严格要求徒弟们注意把握“度”,克服不良习性。
“人在哪,卫生就在哪,个个如此,我的18个徒弟,没有一个抽烟、吃槟榔。”任伟政颇有得意的告诉记者。炒菜,拿起抹布遍擦角落;喝茶,手指揩向茶座缝隙。有次去朋友家,待任伟政出来,厨房焕然一新让人称奇。而其自家厨房,冰箱里分门别类整齐有序,如“自制腊鱼,2014.08”,“常德菌子,2015.12”标号贴袋。
许多人慕名来拜师,可任伟政收徒也是讲究的。“给钱就能收徒吗?有天赋就一定要收吗?”如今,经他培训点拨的学员成千上万,行拜师礼的正式徒弟只18位,都是先经反复考察人品而定的。
任伟政精心总结了“十六字”来要求自己,也赠予徒弟:“尊师爱徒,品行端正,酷爱餐饮,操奇技赢”。
为让弟子们有个交流学习的好平台,任伟政在白沙河边租了处房子,取名“味园”,释义“品味湘菜本味的家园,广汇酷爱湘菜的人”。
每年有两次“味园厨艺会”,弟子聚齐,任伟政教做菜;温水煮酒,探讨湘菜传承创新。“大师要有大师的胸怀,要替弟子负责。”也藉“味园”指引弟子外出深造。
传统湘菜绝对不能丢掉。传统湘菜是老一辈留给当代湘菜厨师的传家宝,不仅不能丢,还要学精创新。他时常告诫弟子们要不怕吃苦,勤劳细心地去继承它,这是厨师的职业道德之一。
对于未来,任伟政有着自己的规划,他打算连同一群志合道合的朋友成立一个湘菜厨师书法俱乐部,他说:“厨技是基本功,厨艺讲究艺术性,要有美感,具备观赏性,厨艺与书法是分不开的,将两者更好地融合,进一步提升厨师的整体文化素质,便是成立这个书法俱乐部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