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界再次因一次转基因作物的大规模违规种植引发关注。
7月10日晚间,号称“5株玉米种 2株登海育”的山东上市公司登海种业(002041,SZ)公告承认涉嫌2590亩转基因玉米违规种植情况,伴随这一事件的还有公司对其副总经理被拘押超过1个月才披露的信披瑕疵。
目前,农业部门和公安部门均在调查当中,作为国内种业龙头上市企业的登海种业涉及转基因违规种植的影响仍在发酵中。对于龙头企业大规模连续“误种”的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称,超过2500亩的规模确实很大,从试验的目的性来说并不正常,背后可能是“逐利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对转基因作物的监管正不断加强,多数违规机构都被暂停了全年的相关试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记者,按照当前的管理条例,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相关单位,被中止所从事转基因相关试验已经是轻微的处罚,此外还会根据其定性和影响产生其他后果。
“误种”或存利益驱动
根据登海种业的公告,公司先是因为“内部管理”问题,将此前合规繁育的50公斤转基因种子当成了常规自交系原种,进而扩繁出了约12吨亲本。此后,这12吨亲本更是被其伊犁分公司“误种”到了巩留县的2590亩土地上。
《每日经济新闻》查询了解到,我国的转基因玉米当前尚处在试验阶段,并未进行产业化推广。根据国家2017年修订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从上一试验阶段转入下一试验阶段的,其试验单位应当向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被批准。
而登海种业除了对以上条例连续违规这一疑点外,其此次涉嫌违规种植的规模也远远超过了此前官方公布的其他违规案例。
根据今年2月农业部办公厅披露的“关于7家单位违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定处理情况的通报”,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华农伟业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徽商同创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等均涉及违规试验问题,但最大的种植规模仅为10.8亩。
虽然登海种业对以上违规种植给出了“误种”和存在“内部管理问题”的解释,但有学者却给出了不同的看法。
郑风田告诉记者,常规的作物育种均需要进行推广,各类试验是可以理解的,但转基因作物的种植较为敏感,国家也规定了相关单位要取得主管部门的批准制度。但当前国内的种子市场的确有一些不透明的现象存在,对于农民来说,他们可能对种子品种的具体情况并不清楚,只要高产、效益好,他们就愿意去种植。
郑风田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种子公司可能会受到逐利行为的驱使,铤而走险地将种子拿到灰色渠道去售卖。
后续或带来不小的影响
此次“误种”,或会对登海种业后继在转基因作物试验和其他类型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小的影响。
记者查阅农业部办公厅近年来发布的有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工作的文件和通知发现,规定内容和处罚机制明显呈现更加细致和严格的趋势。
2017年,农业部提出,对违法开展田间试验的研发者,责令停止试验,停止安全评价申请资格,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停止科研项目,停止品种审定资格,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而对违法制种、繁种、销售转基因种子(种苗)的生产经营者的处罚则更为严格。涉事企业将被要求停止生产经营,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和种子,吊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018年,农业部的监管文件表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对重大案件追根溯源、查清主体、查明责任,依法严肃处理。
记者梳理农业部的处分通报发现,2016年及2017年,有18家单位因转基因试验违规被处分,其中绝大部分被暂停了全年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中间试验资格,其中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受到的处分最为严重,被暂停了3年的试验资格,其承担的一个综合试验站项目也被终止。
李国祥表示,被中止试验已经是最轻的处罚结果。此外,有关部门还会根据其定性和影响进行其他的处罚。李国祥认为,当前我国对违规种植转基因生物的处罚力度依然较轻,建议加大惩治力度。
登海种业在公告中表示,上述两次种植行为违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第十九条之规定,涉嫌违规种植,但因没有经营及收入,依据该条例第四十六条之规定,可能受到罚款的行政处罚。
7月11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再度拨打登海种业披露的公开电话,公司证券事务处工作人员表示,对本次违规种植事件并无过多了解,公司董事会秘书也因出差无法回答相应问题。
登海种业此前曾披露,公司承担过山东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下达的高技术专项“玉米基因工程选育项目”、与其他单位合作参与国家科技部下达的国家项目。公司具有玉米转基因研究的科研基础,并已初步建立起玉米转化、辐照等技术体系,具备了生产工程技术育种的条件。公司在2017年还因优质功能型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培育获得政府补助。